逃离北上广,无关退缩,无关不上进。更多现实是,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前途,确实愈加明朗。

伴随着互联网的加持,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选择飞向旧时长安。西安,这座曾在唐朝辉煌全球的古都,她的互联网前景,究竟如何?

微信图片_20180906153536.jpg

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9月4日举行了2018年度第60万“新西安人”落户仪式。第60万落户人才是中科院的博士周凌云,今年28岁,清华大学本科毕业。

周凌云说:“从大四和同学在西安旅游,到研究生毕业后和同学故地重游,短短五年,西安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吸引我落户西安的原因之一。”

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留在新一线城市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不少大型企业将布局重点放在新一线。


人才走向新一线


西安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9月4日10点:西安全市市外迁入共600105人。其中博士以上1032人,硕士研究生19240人,本科190869人,人才引进26392人。

武汉市人社局8月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及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在持续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的背景下,上半年留汉大学生突破了25万人,落户人数已达7.6万人次。伴随着留汉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高质量就业岗位需求逐步扩大。

老家湖北、两年前硕士毕业后到珠海工作的张小姐今年回到武汉工作,这几天把在刚毕业时落在珠海的户口也迁回武汉。

微信图片_20180906153559.jpg

武汉夜景

“武汉是中部大区中心城市,现在发展这么快,而且教育医疗都比较好,离家也近,所以还是决定把户口迁回来。”张小姐说。

作为全国科教重镇,武汉拥有89所高校、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大学之城”。

去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提出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仅2017年,大学生留汉人数30.1万人,大学生在汉新落户14.2万人。丰厚的人才储备是不少大型企业布局的重要参考。

7月23日,猎聘发布《2018中国重点城市工程师大数据与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二季度期间,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分布情况,杭州以12.46%的流入率排名第一。

在流入杭州的工程师中,来自上海的最多,达到23.56%;其次是北京和深圳,占比分别为17.21%和6.91%。这意味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工程师。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海归人才就业选择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应届海归人才最青睐的城市中,杭州海归占比增幅居全国首位,增幅为0.66%。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武汉、成都、郑州等新一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近几年,往一线城市走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留在了新一线城市。


互联网巨头重点布局新一线


在人才流入的同时,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也在重点布局新一线城市。

6月30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颁奖和签约仪式上,优信集团总部项目正式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这是互联网领域继暴走漫画之后又一家将总部设在西安的大型互联网企业。

谈及公司总部迁址计划,优信集团董事长兼CEO戴琨称,这与自己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身份不无关系,但公司更看重的是,西安未来的发展潜力、国际港务区贸易便利化等条件。

在澳洲生活多年的ERG资本合伙人张炜也是西安人。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前西安虽然有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丰厚的人才储备,但产业化比较弱,市场不活跃,西安的关注度也不够,很多科研成果和人才留不住。“这两年西安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知名度不断提升,在产业化方面有了质变,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好产业化。”

8月11日,在大雨中,华为进行了今年的第二次搬迁,这次是5400人。与7月1日搬迁的2700人相比,人数翻了一倍。


尽管华为总裁任正非说过“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但东莞正在承担越来重要的角色。不久前,74岁的任正非还到了华为东莞松山湖溪流背坡村新基地,看望研发员工。华为投资100亿元,在松山湖畔建设了占地1900亩的欧洲小镇。

在东莞松山湖,高房价的烦恼可以抛开。不少华为员工今年分到了松山湖溪流背坡村第一批住宅配建项目(湖畔花园)的房子。按照分配方案,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方米。要知道,周边的市场价已经3万以上。按照规定,前5年是租赁,期满后由员工购买(员工拥有完整产权),购买5年后才能转让,即10年后才能入市流通。

8月15日下午,小米在北京举行庆祝会。小米创始人雷军谈到,鼓励北京员工转岗到武汉工作,可能初期去条件差一些,但是明年九月份会大幅度改善,到时将按照到武汉的落地人数分房子。

雷军表示,公司给予崔宝秋(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的政策是:北京一个编制,如果愿意去武汉就给三倍,在北京招100人则在武汉招300人。

声明:本文经授权转自第一财经,对方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