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
微信公众号 / 吴晓波频道
大洋彼岸的拉斯维加斯正在 进行一场全球科技界的盛会:
2024 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怎么理解 CES?可以视为全球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集中展示的舞台,分门别类则可以理解为车展、PC 展、AI+展、XR 展(VR/AR/MR)、屏幕展、机器人展、芯片展等等,参展企业包括了海外科技巨头以及中国知名企业……人类在消费、生活方式领域的创新可以借此一窥。
本次大会的主题聚焦 AI,聚焦智能汽车、AI PC、XR 三个核心板块。参展的有微软、谷歌、高通、亚马逊、英伟达、索尼、三星、丰田、宝马等 3000 个左右海外企业,中国也有联想、海信、TCL、小鹏、京东方等 1000 个左右的企业参展。
近几年,因为国内外各类因素,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参与程度较少。今年的 CES 是难得的全方位观察全球科技消费新趋势、风向标和中外科技碰撞的机会,尤其可以重视海外巨头在AI这个去年的全球产业热点上的新出招和热思考。
为此,我们邀请了三位正在拉斯维加斯观展的资深观察家: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胡延平,他们此前都参加过 4—5 次 CES,可以为我们带来专业而新鲜的见闻。
1. 谈谈这次 CES 比较明显的新特点或者主要的感受? 胡延平 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中国的企业跟往届相比是有明显减少的。在 13 万的参会、参展的人数里面,历史最高峰的时候,中国的比例能到接近三分之一。
现在来看,大面积的展位可能掉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小面积的掉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不少重要的、在创新前沿,有一些技术突破或者有一些特色的,包括车企、无人机、XR 相关的企业没有参加。家电、IT 周边或者一些产业配套零部件领域,激光雷达或者其他一些消费级的数码产品,生物信息、智能健康相关的,有较多中国企业和创业团队参与。
当然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是跟往届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还是:中国力量的消退。
韩国在这一届是全线出击:无论是三星、LG、SK、现代起亚、乐天这样的大企业,还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包括首尔这个城市,参展拿的面积都很大。它们的展馆在巧思、主题视觉的呈现,前瞻性思考整体上形成的引领感,促使消费者融入情境的沉浸感都是很有张力的。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这次现场的感觉来讲,仍然是美国领先,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是消失了。中国当然还是有很多的崛起的东西,至少在这个展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韩国有崛起的感觉。日本是停滞,也不是落后,相对来讲停滞了。
这次会场里面所有的产品,某种程度上都已经有了 AI 的影子。从衣服、鞋子,到我们日常用的枕头、床垫儿,一直到比较高端的索尼和本田的合资车,大众现在已经可以用 ChatGPT 作为它的语音助手。
你可以想象,某一天可以问你的汽车附近哪个中餐馆最好?甚至可以问一下 NBA 比赛结果。
以前你用的亚马逊或者苹果的智能语音产品,它们是用自己的系统来训练的,但 ChatGPT 是用全网的资料来训练的,应用范围会非常广。很明显会感到,AI 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2. 大会聚焦智能汽车、AI PC、XR(可穿戴智能终端,MR/VR/AR),聊聊您的理解和它们的潜力? 胡延平 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智能汽车这个部分,现在是一个“没悬念”和两个“有悬念”。新能源方向是没有悬念的,有悬念的是汽车的未来形态,还有内部智能以及场景应用的程度,即汽车到底能做什么?还会有很多的变数。
对消费者感受会强烈的,来的更快的,会是 AI PC。AI PC 不要从传统 PC 的角度去理解,看起来可能是我们手上戴的手表、包里夹的平板,但会是一个集算力、能源、交互、软硬件等一体的工具。目前来讲算力在从几十 TOPS 往上走,未来是从几百 TOPS 往上千 TOPS 走。
从技术来看,很典型的趋势是,第一:AI+,尤其是大模型+。我们看到 ChatGPT 已经接入到了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
第二:大周期产品。不是三年五年,不是一时的热点,比如 AI PC,会是未来每个人 AI 生产力的工具。人和工具的交互界面或交互状态会发生很关键的变化,比如 LG 的透明显示屏、三星以及联想的裸眼 3D。
过去很多只是雏形产品,现在到了热启动的的状态,尤其是苹果头显设备 Vision Pro 即将上市。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AI 在重塑业务流程,也会重塑整个生产力。我总结了三个很重要的关键词,第一个叫做精准。大量的生产流程,都可以通过深入精准的 AI 的应用改进。
第二个,叫做增强。我在谷歌展区里面感受特别明显,无论是谷歌手机基于大模型训练所带来的影像增强,到 YouTube 创作工具的增强,到地图……在增强过程中,很多边界在溶解,所以出现大量的异业合作、跨界联动、生态创新。
AI PC、智能车、VR、AR 等,它们已经不能适用那种泾渭分明的分类,它们的边界本身是不断溶解的,未来是明显的跨界整合和新物种的姿态。
比如,有一个中国公司叫瑞声科技,是做声学解决方案的,原来做手机端的声学解决方案,如今大量的资源方向和研发重点都是在移动空间。
第三个是可持续。每一个品牌都能看到对于可持续的重视,可持续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形态和消费的精神,也是这次 CES 的很明显的亮点。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AI PC 很明显企图在我们生活的不同系统的裂隙中间充当缝合的角色,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切换不同角色、场景,工作或者娱乐。
智能汽车,非常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厂商集体缺席,西方的观众不能认识到现在中国智能汽车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现场只是看到小鹏汇天的概念车:有翅膀的可以飞的车,还不知道中国的新造车势力做了哪些前沿创新?但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讲,中国的智能汽车在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XR,我的答案比较武断,基本上要看苹果的动作。虽然在这之前 Facebook 做的不错,但我们还是会觉得苹果可能更能够做出消费级的产品。
3. 具体聊聊您个人关注的企业、产品?它们有何吸引您的亮点?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虽然中国的车企集体缺席,但是小鹏汇天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亮点。对于交通、能源、出行给出的是一个非常切实可行的方案。
索尼跟本田的合资车 Afeela,我近距离看了一下,里面是一块很长的屏,外面有欢迎屏,都是比较独特的。这两个展区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从产品角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LG 的透明屏。因为我们想象当中电视是有一个边界的、黑色的东西。透明屏是说你想要它就有,不想要就没有。在现场看还是很震撼的。也许就是将来的屏幕的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
三星的圆球机器人。还在概念阶段,但很有趣。它不仅能做智能助手,还可以行走,感知光线,投不同的影像,未来还可能给宠物喂食。
索尼跟本田的合资车 Afeela。索尼收购了很多东西,有软件、有硬件、有娱乐,但是协同效应没出来,在这个车里体现是挺充分的。比如用 PS5 手柄遥控驾驶。
胡延平 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比较有趣的产品,可以叫指数级的产品,它不一定是质变或者形态突变的产品,但因为某个程度、某个角度的技术的革新带来了能效的指数级的下降或者增加。
比如有一款产品,它是能够使零能源的房屋进行温度、湿度的管理,能节省 90% 多的能源;一个用来做饭的锅,能节省 90% 多的能源,又能把食物做熟,还能保持养分、低糖低盐。
还有很多“科技向善”的产品,包括无创的血糖检测、改善人的睡眠、呼吸障碍问题的智能产品。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产品,一个戴在脑袋上的环,能帮助盲人上街,它有两个摄像头,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智能视觉,会有识别、导航、判断、指引功能,相当于盲人重新拥有了一双眼睛,能做的事远超过导盲犬。
这些产品很显著,让我作为一个观展的人有想买回去送给自己家人的冲动。
胡延平 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首席专家
英伟达。它是打响第一枪的,第一个做了发布会,几乎有抢跑的意思,发布了 RTX 4080 Super、RTX 4070 Ti Super、RTX 4070 Super 这些消费级的显卡产品。我希望关键性指标有明显改善,但它的显存——比如 4080 只有 16G,算力性能只有 10%—20% 的提升,其实有限。这就会导致什么?比如 AI PC 的算力是有明显瓶颈的。
奔驰。17、18 年来的时候,奔驰展示的空间相当梦幻,赶到这一届,有一点“城乡结合部”的感觉。
机器人。机器人整体没有大的突破。太熟悉了,做着同样的重复的动作。机器人的跨代意义上的创新有赖于深度的技术,仅仅依靠 ChatGPT 的接入是不够的。
智能汽车。概括的话,就是六个字:“不新奇”、“不好说”。没有超越你的想象,不好说是是它的“瓤”,关键的在变的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智能驾驶系统,另一个是数字座舱。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智能汽车。你会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品牌,基本上它都会发一辆车,总体有一些亮点,但我们已经在国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卷”,比如华为、小米的操作系统,理想、小鹏、极氪的平台模块化,是更加领先的。
这的确是 AI 落地的一次,但看不到我们原来想象的激动人心的兴奋点。因为 Open AI 提前引爆了它,比如很多汽车助理应用 ChatGPT 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坚决,共同引爆的还有特斯拉、谷歌等,所以这次 CES 有它继往开来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如果说到各种眼前一亮的杀手级产品,只能说亮点平平。
5. 最后总结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虽然很多中国厂商没有参展,但依然能感受到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比如越南和土耳其的电动车,大量用的都是中国的供应链。智能汽车展台,中国的新能源电池品牌被频频提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的 logo 在 CES 里面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在全球产业分工里面的一种不可替代性,总归会以各种形态长成为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胡延平 FutureLabs 未来实验室
用一句话来概括,尽管未来已来,但我们依然需要重新想象。
因为很多智能设备的形态、功能、场景是不确定的,是可以有新的想象力的。车企要重新想象我到底造一个什么样的车子?AI PC 完全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尽管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机器人,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去重新想象机器人的形态到底应该是怎么样?
重新想象的前提是重新思考,重新判断,然后反求诸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