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格隆汇”,作者 小丘。
“裁员”的消息像一轮又一轮的寒潮一样,接连袭来,冷得不止是瑟瑟发抖的肉体,还有如履薄冰的内心。
的确,如果你足够敏感,就会发现从今年年底起就频频有“裁员计划”“变相辞职”这一类的消息流出。
这不,就在12月16日,连老牌汽车企业捷豹路虎也表示将通过裁员过“寒冬”。
根据最新消息透露,受柴油车需求减少及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英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预计明年年初宣布裁员数千人,并减少其他地点的工作时间。分析师们预计,随着该公司为了生存而被迫裁员,它可能会裁掉多达5000个岗位。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沮丧的消息。毕竟这年头,巨头也要通过“裁员”来过冬了。
而这种令人沮丧的消息,显然不只是这一家。
就在前不久,宜家因“业务转型”需要,拟撤销7500个岗位,被称作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重组。紧接着,拜耳计划裁员1.2万人称为改善公司成本架构。而在此前,富士康、福特、大众、Verizon、庞巴迪、通用汽车都国际巨头,也都纷纷爆出裁员计划。
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裁员不是经济火热之后的主动“降温”,而是面对新一轮寒潮到来的被动“驱寒”。
不过,这种“驱寒”,也有可能越驱越寒。
因为,跨国巨头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研判未来经济的走向,怎能不让全球为之恐慌,从而使全球企业都有一种人人自危的感觉。
虽然说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雪崩时,其实是有许多雪花无能为力的。
一、寒潮来袭,裁员四起
无独有偶,今天早上,笔者看到另一则自媒体大V爆料的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家百强房企,为了逼迫2018刚入职的应届生辞职走人,把人家调动到零下10度的青海,在人生地不熟的高原环境下,冒着大雪出去贴传单。而这,仅仅是为了节省两个月的补偿金。
这位主人公,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毕业的硕士,以投资岗管培生的职位进入这家房企现在被调去异地干渠道贴传单。19载寒窗苦读,就被这样一家企业给耽误了!
说句实话,这种变相的逼人辞职方式并不是个例。
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1、“上午还在干活,中午被叫走谈话,10分钟不到就谈完签了单子,归还电脑走人。”还有人表示“周一刚入职,周二就被裁了”。这是近期知乎爆出的裁员消息,没想到经常在知乎页面显示“被裁员是什么体验”的知乎员工也可以狠狠地体验一把裁员是什么感受。
2、趣店派遣200多名员工至厦门出差,承诺出差两个月后可返回北京。但出差不足两月,却被告知北京不再设办公地点,之后只能留在厦门工作或离职。作为一家知名上市公司,趣店这种带有坑蒙拐骗性质的出差,吃相未免有点难看。
3、斗鱼在员工没有收到任何邮件通知的情况下,由总部HR悄然来到深圳分公司办公室直接进行最后的薪酬谈判,而不少斗鱼海外员工就表示“很多同事还在国外出差谈合作,突然接到通知全部紧急回国。”由此,斗鱼这种“残忍”的裁员方式成为行业的焦点新闻。
事实上,国内自2018年6月以来就不太平。
6月,全国上百家P2P平台(不完全统计多达108家)接连爆雷,裁员潮在互金领域抢先发生。之后的8月,美团、拉钩爆出裁员信息;进入10月,阿里、京东、华为不同程度“缩招”。
再之后,传言网易盘古工作室并入雷火,理财平台挖财被爆裁员;名噪一时的手机企业金立裁员近万人,锤子科技也被爆出裁员。
到了12月,国内一大代工基地富士康也宣布裁员10%非技术工人,预计裁员人数达到3.4万以上。然后,房地产业也加入了裁员行列,网爆碧桂园建筑工人裁员50%,华夏幸福裁员近千人。食品行业老牌企业汇源果汁也爆出裁员万人左右。
而反观国外,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颇有一种“凛冬将至,万业凋敝”的感觉。
据不完全统计,欧美日等地区已陆续出现近十家巨头企业开始裁员,福特、大众、通用、宜家、拜耳、庞巴迪等企业近期纷纷公布裁员计划,其中一家丹麦公司竟然宣布裁员10万人,数字相当惊人。
到目前为止,由以上跨国巨头裁员导致的失业人数预计将达到26万名员工,按照一人一个家庭计算,将有约26万个家庭受影响。
以下附图一张:
面对以上种种裁员减员风暴,相关市场人士感叹道: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生存,任何看似偶然的事情其背后都会有着使其要必然发生的原因。
二、裁员潮因何而起?
此轮席卷全球的裁员潮因何而起,部分经济学家将之归因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阵痛,但也有专家认为,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经济原因。
01、全球经济环境变化引发的阵痛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彭支伟对这一轮裁员潮表示:裁员潮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不过目前宣布大规模裁员的公司大多是制造业企业。
对此,他列举了三方面主要原因:
其一,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制造业景气指数下降;
其二,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支出加大;
其三,全球技术创新的浪潮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产品更替,许多跨国公司的传统产品需求下降,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许多跨国企业不得不通过“瘦身”、抛弃边缘部门、淘汰不赚钱的业务或非核心业务从而削减成本来维持运营。上面提到的通用、福特、宜家、拜耳等企业便是很好的佐证。
另外,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指出,在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增长较快,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动美股回升,其中科技股贡献了绝大部分。
但自美国退出宽松政策并逐步加息,再加上减税带来的红利很可能于明年见顶,而这也是导致如今美股大跌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美国的大公司不得不提前做出准备,通过裁员控制成本,以应对可能到来的任何经济风险。
02、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看来,这波裁员潮并不能简单归咎于经济原因。
她表示,裁员潮表面上看来自于科技革命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但在这种冲击作用的背后,是经济原因与政治博弈双重作用的结果。
“此次裁员潮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复杂化就来自于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国际经济关系紧张导致生产成本和不确定性都在上升,经济因素与政治博弈的双重影响加剧了科技革命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陈凤英说。
在她看来,全球裁员潮是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
03、国内企业遭遇裁员浪潮原因或更复杂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这波裁员潮原因似乎更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融监管政策落地,企业融资困难。今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政策正式落地,对于一些民企来说,面临着从银行里贷不出款和私募等社会融资渠道严重萎缩的处境。而那些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就更惨了,募了A轮融不到B轮,募了B轮融不到C轮。因此,它们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裁员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其二,社保转税改革方案出台,企业负担加重。2018年7月20日,《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出台,社保费用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并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政方案。以往,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缴纳最低额度的社保,甚至不缴纳社保,来减少人力成本。
如今,社保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之后,在无死角的强监管之下,企业必然要按照实际工资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社保费用骤增,而经营环境没有明显改善,为了缩减人工成本,企业也只得裁员或减员。
其三,产业泡沫不断破灭,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明显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众多P2P公司几乎倒下一片以及员工直接失业。
一些小型互联网公司如OFO、美图、拉勾网,因业务亏损则不断爆出裁员计划。实际上,无论是传统行业、房地产行业、高科技行业,一旦大的经济、金融环境遇冷,泡沫立即显现,裁员则是企业渡过寒冬的必然选项。
总而言之,在税负高、融资难、赚钱难以及用人成本高等多面因素的夹击下,行业大规模和企业大裁员的现象几乎不可避免。
三、结语
既然不可避免,那就学会面对。
首先,我们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
12月5日,国务院就促进就业发文,“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
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
在就业见习方面:“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将就业见习补贴范围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扩展至16—24岁失业青年;组织失业青年参加3—12个月的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没错,国家已经在发力,那你自己呢?
事实上,在这个“凛冬将至”的时刻,自救才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说,要学会持续成长。毕竟99%的温水煮蛙,都是源于自我放弃学习。持续的学习力从来都是企业最看重的核心技能之一,当重担给你时,你就能游刃有余地在各部门和职能间跨越。于是,当工作背叛你时,你可以潇洒地离开。
再比如,要学会分解目标,逐步完成。人生如果没有,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心理学上有个洛克定律: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个奋斗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制定实施目标的步骤。
不过,笔者想说的是,也不必把这波裁员潮看的如此消极。
其实在2008年那场经济危机中,大量传统企业出现倒闭后,新兴企业和产业却在这一片萧条中发展起来,这里面出现了无数新的方向和新的机会。
比如说,2010年传统互联网开始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开始出现。再比如,2011年阿里在香港私有化退市,主营业务核心由B2B转变成了C2C,电商的崛起开始让传统的销售渠道发生了改变。
所以说,有时侯是乱世也必是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