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
再过30年,可能也没混到财富自由,勉强跨越到中产,虽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也上有老下有小。这个时候你退休了,突然过上了相对有钱绝对有闲的生活,你幸福吗?
直到发现年轻时如影随行的焦虑并没有消退,烦恼依旧多:孩子这么大了还不找对象,隔壁老王突发脑梗去世,自己体检时医生也让注意动脉,曾经那些可以引起舒适的手游啊、短视频什么消磨时间的APP,统统不视你为目标用户,换上了新时代的外衣。
担心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全世界都只关心年轻人焦虑,忽视了老年人的孤独。
要是年轻时蹦迪蹦的好,还能在广场舞台上找找存在感。可是,因为小时候不爱穿秋裤落下的老寒腿的毛病,一到冬天疼起来都不能下床,尤其,北京还有一年比一年冷的趋势。
太惨了!没事,都说音乐疗愈灵魂。
我妈第一次被“安利”在线K歌软件,是一次在遛狗途中。她当即就对着朋友手机唱起了《我爱你中国》,由于学过美声表现非常夸张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极大程度的满足了虚荣心。回到家,赶紧让我给她下“就那个随时随地都能唱KTV的”,我自动识别出她说的一定是全民K歌而不是唱吧,相信你也一样!
非常奇妙的,在移动K歌应用中,全民K歌和唱吧这对几乎垄断市场的双寡头,在冷启动模式、宣传手段、产品设计、歌曲推荐算法等方面,前期并没有按年龄层划分用户的半点倾向,但它们就这样被用户自己”唱“得明明白白——两款软件的用户重合率仅为4.3%。大爷大妈向左,进了全民K歌;年轻人向右,进了唱吧。同一个爱好,自动堆叠出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态。
全民K歌的独占率更是高达73.7%,换句话说,你爸妈玩上了全民K歌,基本上就会认定手机K歌软件就是全民K歌,甚至无法想象还有其他的同类软件,因此忠诚度极高,这虽然与上一辈人普遍朴素的情感诉求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是:
对于老一辈用户而言,从入门到精通是有一定门槛的。给我妈下载了“全民K歌”过了好久也没见她分享自己的歌曲到朋友圈。我问她最近玩了吗,她说不太会玩,凉凉!
确实,要想完成整套流程,进入软件先得保证不被K友新歌刷屏信息流迷惑双眼,径直找到屏幕下方正中间的点歌按钮,点开到了歌曲界面,推荐一堆新晋流量明星歌曲,我妈极有可能在这关卡GG:“诶这都是啥,为啥看花眼也没有我会唱的歌,骗人的!”随即退出软件,平台多了一枚僵尸粉。
赖我,没有手把手教学。(不用担心,我妈不用软件照样K歌,忘了线下战场工作日白天时段已成为夕阳红用户专场了吗!)那么如果在儿女或好友的指导下依靠搜索自己想唱的歌曲下载伴奏,带着激动的心情成功演唱完毕一首歌曲,结束之后不迷失在花里胡哨的调音界面里,成功发布出来就已经可以评为极客大爷了,还能分享到朋友圈,这过程本身足以成为您炫耀的资本,能成功听见您歌声的朋友一定是同道中人,或者潜在用户,起码大家都热爱音乐!
这套流程学完之后,老年歌友不但收获满满点赞,还激活了老同学老战友中志趣相投的关系网,大家除了交流音乐,也切磋APP的使用方法。中老年用户的社交关系基本全在微信上,他们的朋友圈也许真的是在刷屏养生号、标题党、造谣平台的内容链接,这时一条可以点开的音乐分享就很能博出位,点开传来朋友熟悉的歌声,这感觉用年轻人的话说就是“酷”吧!
事实上,当大爷大妈真正开始放下戒备,不怕点错,放松的沉浸在这款软件中,就激活了“一旦开启,其乐无穷”的模式。
比如,如果我妈玩的贼溜,我今天因为洗澡漏接我妈电话,洗完看见十个“母后”未接来电,赶紧拨通电话点开微信,刚要不耐烦的说“你咋打那么些电话”,忽然看到朋友圈里“母后”分享了一首《你把我灌醉》来自全民K歌,你的不耐烦就会瞬间忍住,你懂她是在用苦情音乐表达对你不满的情感。
全民K歌的Slogan是:你其实很会唱歌!细品品“其实”两字意味深远。可能是你很会唱歌你自己之前不知道,五音不全的人一般也感觉不出自己唱歌跑调。所以,不管你之前水平如何,反正结果是你的作品听起来尚可,这其中暗含了一个声音“美颜”的功能。让唱歌不好听的人,也能重新找回自信,弥补青春的遗憾。
总之,全民K歌通过深挖(中老年)用户唱歌场景需求,强化微信的“朋友社交核心”优势,形成了闭环。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年轻一族都集中在唱吧上,我们从来都不需要通过分享一首自己唱的歌来激活微信上沉淀的熟人社交关系,主要是没人听。而且通过这种方式隐晦的表达情感也并不酷。我们用K歌软件就是为了K歌本身,自high完了,虽然不排斥通过歌声认识新朋友,这也是唱吧偏重制造陌生人社交场景的原因,但确实也不太在意熟人送了你几朵免费鲜花。
对了,我仅有的一位活跃在全民K歌平台上的95后朋友告诉我,她曾经通过最近来访的脚印发现了当时追求自己的男孩同时每天频繁访问另一个女孩的页面并且每首歌下面都留言之后,果断骂了句“渣男”之后就拉黑了。
本文作者“花萌呆”,原文地址https://www.pingwest.com/a/18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