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多位企业家齐聚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承办的“企业家经济形势会商会”。谈到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影响,企业家们表达了做强主业、不惧风雨、奋力前行的共同心声。“坚定、坚持、坚忍、坚韧”——成为企业家们共同的追求。
转型升级 确立核心竞争力
“中美经贸摩擦,我认为是中国制造行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很好时间窗口。”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表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变艰难为机会。中国服装行业有着世界公认的最优质产能,但东南亚地区廉价劳动力对我国形成竞争,导致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夏华说,服装企业并非没有出路,中国服装产业是高频刚需产业,存在巨大的产业升级和变革机会,当下服装行业正由“服装制造”向“服装智造”转变。“近5年,我们集合了400多家优质的制造工厂,共同创建了集合智造。集合智造专注于服装产业升级与变革,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激活产业存量资产,集合设计、集合生产、集合订单、集合供应,打造服装生态链,将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服装呈现给消费者。”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企业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们首先选择对品牌定位进行重新梳理,确立核心竞争力。”探路者董事长兼总裁王静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没有盲目冒进,而是“稳”字当头。通过品牌定位的再梳理,努力让户外专业产品更加年轻时尚,同时充满科技感。一些风风雨雨,企业必然要经历,风物长宜放眼量。
环信科技联合创始人马晓宇表示,当前我国对安全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强调自主可控,这对于做云服务、做软件的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企业正在提升产品在自主安全可控方面的优势,推出一些新的产品,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要专注主业、踏踏实实把公司治理做好,真正给客户创造价值、给社会创造价值,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绿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立群说。
无惧风雨 做时代的企业
“中美经贸摩擦以来,中欧班列货运量增加,运行平稳。”泰通国际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楚轩称,从保定—明斯克,保定—喀什—中亚,保定—莫斯科等多个中欧国际班列运行情况看,货运业务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同中亚、欧洲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保定—摩洛哥的海上多式联运贸易渠道,进一步推进和非洲的贸易往来,为华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开辟海上的新通道。
“企业无惧风雨,才能做时代的企业。”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静表示,企业要靠创新来转型,靠创新来走出个新的模式、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蓝帆医疗作为一家外向型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为医用和健康防护手套,90%以上产品出口。企业早在2013年就开始立足主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一是对原有产业技术升级和加大国内市场的培育;二是通过海外并购来嫁接新动能,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医疗器械产品与技术,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把国际最领先的技术拿回中国产业化。通过两条腿走路,有效地减少了中美经贸摩擦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企业业务上半年还实现了70%的增长。
“我国面临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一个创新大国。”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认为,要发挥好政府“有形的手”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不断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真正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早期企业的作用;同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核心技术进行产业转化。中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企业总是要经历风雨的,世界上有很多百年企业,都是从风雨中走过来的。中国企业要努力成为百年企业,就要具备工匠精神,避免浮躁,扎扎实实做强主业。”王静说。
“每家企业做好我们自己,就是最好的爱国。”刘文静说。
经济日报
记者:吴浩
责编: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