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李楠
2019年的社交赛道有点热闹,在微信、QQ两座大山之下,新的产品不断涌现。
有意思的一点是,近期百度上线“听筒”,之前阿里巴巴重启来往推出“Real如我”,再早时候,京东数科测试梨喔喔,字节跳动投资Summer,加上企图“王者归来”的人人,巨头和曾经的巨头,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放在了校园社交上。
象牙塔中的平静之地,再次成为互联网搏斗的战场。然而,除了多年之前人人网在校园称霸,定位于校园社交而能够大火的产品再没出现。这一次各方势力一起出手,能斩获怎样的成绩,还得存疑。
ABTJ撒网校园社交
本月初,百度忽然上线了一款针对年轻群体的匿名交友App“听筒”,主要对象为高校学生群体。
据了解,这一软件主打三项功能。其一是匿名广场,通过随机匿名动态,让用户无压力地放飞自我,轻松表达。再者是地图找人,开启实时位置后,可发现身边与自己爱好相近似的用户。而开启学校位置,还可查看到各个院校里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第三个是合拍铃。开启此功能,每晚9点,听筒会为用户"匹配一个合拍的TA,限时24小时聊天"。
匿名广场并不新鲜,相对而言,后两个功能要有趣得多。通过地图实时查看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用户,可以将线上社交与线下社交更好地融合,而查看特定院校里与自己合拍的同学,对学生群体而言也会有很大吸引力。至于合拍铃,对热衷于社交的用户,或是渴望社交却又羞于主动社交的用户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功能。
不过新浪科技测试发现,虽然听筒看上去主要面向高校学生群体,但在填写用户信息时,高校可任意填写,未核实身份的用户也可发言。虽然只有核实身份才能拿到学校勋章,不过考虑这一平台同时主打匿名社交,用户依然获取了很大的自由度。这样一来,社交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除百度之外,其他巨头的动作之前也引起关注。
两个月前,阿里巴巴内测的“Real如我”浮出水面,同样切入校园社交领域。其主打功能有四项,其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地理围栏和刷脸交友。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或视频记录生活轨迹,足迹所到之处会自动圈入围栏。刷脸加好友更为新鲜,不过对重视隐私的用户来说,要接纳这一功能并不容易。根据App Store的信息,“Real如我”实际在去年就已经上线,不过至今仍需要邀请码才能体验。
此外,京东数科也向校园社交方向发力,测试产品“梨喔喔”,该软件仅支持全日制学生认证,且认证需要勾选《京东金融隐私政策》以及《学生认证及小白信用服务协议》。字节跳动在校园社交方面的布局有“Biu校园”和“Summer”。据36氪报道,前者实际为字节跳动内部孵化项目,而后者在去年拿到字节跳动数百万美元投资。
近期校园社交方面还有一事值得留意,就是老牌校园社交应用人人,企图“王者归来”,类似于早先人人网的新“人人”在10月上架。
巨头为何执着校园
人人敢于再次向校园社交进军,最大的底气,或许在于这个品牌给用户留下的深刻记忆。在辉煌时期,大学校园里不用人人甚至会被视为落伍。不过记忆也好,情怀也罢,关联的是已经脱离校园的职场人,对当下的在校生们而言,“人人”只是一款陌生的新产品。
不过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在这个微信、QQ两大产品坐镇的时代,其他巨头仍要向校园社交布局?
六年前,阿里力推来往,发力社交。即便马云亲自上阵,仍然不见效果。近年来强势崛起的字节跳动,以今日头条和抖音给腾讯造成压力,但就社交本身而言,无论是抖音还是年初发布的多闪,仍无法与微信、QQ相抗衡。既然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还要大力去做?答案的关键,或许在“校园”二字。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长期执教《互联网经济》,在她看来,几大网络巨头不约而同推出校园社交类产品并非偶然。
“因为当前微信已成为国人社交基础设施,在使用频次和覆盖广度上已形成不可逾越的护城河,新的社交类产品只能走垂直化、细分化路线。”陈端向新浪科技分析,“相较而言,校园人群同质化程度高,媒介接触偏好、消费偏好抑或消费水准都相近且容易互相感染,属于市场拓展相对容易的垂直市场,尤其伴随5G商用启动的‘场景’时代来临,未来围绕‘场景+社交’会涌现出大量创新型产品,一款用户黏性和活跃度较好的App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
陈端进一步指出,大学生作为喜欢尝试新事物的群体,尽管消费能力有一定天花板,但在数码硬件和数字化应用软件领域一直是“种子”型用户,可以作为一些新生应用投入大规模商用推广前的测试人群。“这是校园社交产品为巨头们提供的战略价值。从目前巨头们推出的产品看,也都是围绕自身的优势积累分别推出差异化的功能并服务于整体战略布局,如阿里的Real如我引入刷脸识别,百度听筒引入地图社交等。”
由此可见,对巨头们来说,执着于校园社交,并不单单是要从社交市场分羹。其着眼之处,也不仅仅在校园之内——它只是一个起点。然而问题是,起点这段路能不能走好?又能够走多远?
校园社交前路如何
展望校园社交的未来,微信和QQ无法绕开。
大一新生宇航和大四生申玉都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和身边同学用的最多的社交软件就是QQ和微信,此外很少用其他聊天交友产品。只不过宇航因为QQ便于发送文件和群消息通知,所以用微信较少。而申玉因为要和老师、打印店老板等更多的“大人们”交流,平常用微信更多。
2011年5月4日青年节,人人赴美上市,首日市值最高接近75亿美元。以当时的情况,其排名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公司前五。然而同年1月21日,微信诞生,400多天后,其注册用户便达到1亿。两年后,微信注册用户达3亿……微信一路崛起,人人逐渐衰落,至今再没有专注于校园社交领域的巨头出现。
面对“是腾讯打败了人人网,还是人人网自己打败了自己”这个问题,陈一舟曾提到,人人网上市的时候用户数是腾讯QQ的1/10, 腾讯推出微信以后把地址簿激活,以前不活跃的QQ老用户也激活了,QQ截流了人人网未来的新用户,微信切去了人人网刚毕业的大学生用户。感慨生意没办法做下去。
对人人来说是如此,对其他致力于校园社交的产品也是如此。现在,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33亿,QQ的月活跃账户也有8亿。新入局者,无法躲开这两大国民应用的压力。
“因为现阶段熟人社交领域微信优势明显,社交关系链都依托在微信上,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新推出的社交产品可能一开始会吸引用户,但最终都回流到微信上。而陌生人社交产品又因为容易触碰监管红线,很难壮大,或者发展起来后都需要转型。”艾媒咨询分析师李松霖指出,“这就决定了不止是校园社交产品,而是对于大部分新推出的社交产品而言,没有带来模式上根本性的变化,都很难发展起来。”
回到校园社交领域,李松霖表示,年轻用户新鲜感追求更加强烈,而且新推出的校园社交产品模式上都有较强雷同性,这就使用户很难留存起来。加上很多主打校园年轻人的产品,都带有擦边球的隐义,也会带来部分年轻用户反感。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字节跳动,又或者是百度、京东这样的选手,要想在校园社交领域做出成绩都绝不容易。陈端认为,对学生而言,多一款服务型产品当然更好,但如果抛开巨头们的整体战略价值考量,单从一款独立存在的校园社交产品来看,其商业价值并不大。 “若不是巨头们出于生态战略布局考量,单靠消费能力有限、人口规模有限的校园人群,很难支撑起一款现象级校园社交应用的长期发展。”
当然,微信和QQ并未覆盖所有需求,在陈端看来,校园App如果想要形成比较好的用户黏性和发展可持续性,可以考虑与校方合作,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平台,“但要同时打通这么多家高校的官方渠道,相比于从学生市场端直接切入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
校园社交引来巨头纷纷押注,但前路望去,仍然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