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当下很流行,也很好用,无论是在业务应用系统,还是在大数据领域都有重要的地位;但 Redis 也很脆弱,用不好,问题多多。
图片来自 Pexels
2012 年以前都是以 Memcached 为主,之后转到 Redis 阵营,经历过单实例模式、主从模式、哨兵模式、代理模式,集群模式,真正公司层面用得好的很少,对于 Redis 掌控都很片面,导致实际项目中问题不少。
Redis 热度排名
Redis 要想用得好,需要整体掌握三个层面:
开发层面
架构层面
运维层面
其中架构与运维至关重要,多数中小型企业仅在开发层面满足常用功能,数据规模稍微大些,业务复杂度高些,就容易出现各种架构与运维问题。
本文主旨是探讨 Redis 监控体系,目前业界当然也有很多成熟的产品,但个人觉得都很常规,只做到一些粗粒度的监控,没有依据业务需求特点因地制宜去细化,从而反向的提供架构开发优化方案。
本文内容将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Redis 监控体系有哪些方面?
构建 Redis 监控体系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Redis 监控体系应该细化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使用 ELK 构建监控体系?
需求背景
项目描述
公司业务范围属于车联网行业,有上百万级的真实车主用户,业务项目围绕车主生活服务展开,为了提高系统性能,引入了 Redis 作为缓存中间件。
Redis 集群架构与应用架构示意图
具体描述如下:
部署架构采用 Redis-Cluster 模式。
后台应用系统有几十个,应用实例数超过二百个。
所有应用系统共用一套缓存集群。
集群节点数几十个,加上容灾备用环境,节点数量翻倍。
集群节点内存配置较高。
问题描述
系统刚开始关于 Redis 的一切都很正常,随着应用系统接入越来越多,应用系统子模块接入也越来越多,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应用系统有感知,集群服务端也有感知。
如下描述:
集群节点崩溃。
集群节点假死。
某些后端应用访问集群响应特别慢。
其实问题的根源都是架构运维层面的欠缺,对于 Redis 集群服务端的运行监控其实很好做,本身也提供了很多直接的命令方式。
但只能看到服务端的一些常用指标信息,无法深入分析,治标不治本,对于 Redis 的内部运行一无所知。
特别是对于业务应用如何使用 Redis 集群一无所知:
Redis 集群使用的热度问题?
哪些应用占用的 Redis 内存资源多?
哪些应用占用 Redis 访问数最高?
哪些应用使用 Redis 类型不合理?
应用系统模块使用 Redis 资源分布怎么样?
应用使用 Redis 集群的热点问题?
监控体系
监控的目的不仅仅是监控 Redis 本身,而是为了更好的使用 Redis。
传统的监控一般比较单一化,没有系统化,但对于 Redis 来说,个人认为至少包括:
服务端
应用端
服务端与应用端联合分析
服务端
服务端首先是操作系统层面,常用的 CPU、内存、网络 IO,磁盘 IO,服务端运行的进程信息等
Redis 运行进程信息,包括服务端运行信息、客户端连接数、内存消耗、持久化信息 、键值数量、主从同步、命令统计、集群信息等;
Redis 运行日志,日志中会记录一些重要的操作进程,如运行持久化时,可以有效帮助分析崩溃假死的程序。
应用端
应用端、获取应用端使用 Redis 的一些行为,具体哪些应用哪些模块最占用 Redis 资源、哪些应用哪些模块最消耗 Redis 资源、哪些应用哪些模块用法有误等。
联合分析
联合分析结合服务端的运行与应用端使用的行为,如:一些造成服务端突然阻塞的原因,可能是应用端设置了一个很大的缓存键值,或者使用的键值列表,数据量超大造成阻塞。
解决方案
为什么会选择 Elastic-Stack 技术栈呢?
多数的第三方只监控一些指标,对于明细日志还是采用 ELK(Elasticsearch、Logstash、Kibana),也就是说用第三方监控指标之后,还得再搭建一个 ELK 集群看明细日志。
再就是说 Elastic-Stack 技术栈整合的优势,指标也可以、日志文件也可以,从采集开始到存储、到最终报表面板都整合得非常好,门槛很低。
下面详细聊聊我们具体怎么做的,做了哪些工作?
服务端系统
Elastic-Stack 家族有 MetricBeat 产品,支持系统层面的信息收集,简单的配置下 Elastic 集群地址和系统指标模块即可上线,并且会在 Kibana 中创建已有的系统监控面板,非常简单快速,一般运维就可以搞定。
MetrciBeat 示意图
系统指标信息收集配置样例如下:
服务端集群
收集 Redis 集群运行信息,业界通常做法都是采用 Redis 提供的 info 命令,定期收集。
info 获取的信息包括如下:
server:Redis 服务器的一般信息
clients:客户端的连接部分
memory:内存消耗相关信息
persistence:RDB 和 AOF 相关信息
stats:一般统计
replication:主/从复制信息
cpu:统计 CPU 的消耗 command
stats:Redis 命令
统计 cluster:Redis 集群信息
keyspace:数据库的相关统计
Elastic-Stack 家族的 MetricBeat 产品也支持 Redis 模块,也是采用 info 命令获取的。
但是有一些实现的局限性,如下描述:
Redis 集群的主从关系信息,MetricBeats 表达不出来。
Redis 集群的一些统计信息,永远是累计增加的,如命令数,如果要获取命令数的波峰值,则无法得到;
Redis 集群状态信息变化,MetricBeats 是无法动态的,如集群新增节点、下线节点等。
所以这里参考了 CacheCloud 产品(搜狐团队开源),我们自定义设计开发了 Agent,定时从 Redis 集群采集信息,并在内部做一些统计数值的简单计算,转换成 Json,写入到本地文件,通过 Logstash 采集发送到 Elasticsearch。
Redis 服务端运行信息采集架构示意图
服务端日志
Redis 服务端运行日志采集很简单,直接通过 Elastic-Stack 家族的 Filebeat 产品,其中有 Redis 模块,配置一下 Elastic 服务端,日志文件地址即可。
服务端日志采集过程
Redis 运行日志采集配置:
应用端
应用端信息采集是整个 Redis 监控体系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实现最麻烦、链路最长的。
首先是修改 Jedis(技术栈 Java)源码,增加埋点代码,重新编译并引用到应用项目中,应用端对于 Redis 集群的任何命令操作,都会被捕捉,并记录下关键信息,之后写入到本地文件。
Redis 应用端行为采集架构图
应用端采集的数据格式如下:
应用端采集的数据案例
①Jedis 修改
Jedis 改造记录的信息如下:
r_host:访问 Redis 集群的服务器地址与端口,其中某一台 ip:port。
r_cmd:执行命令类型、如 get、set、hget、hset 等各种。
r_start:执行命令开始时间。
r_cost:时间消耗。
r_size:获取键值大小或者设置键值大小。
r_key:获取键值名称。
r_keys:键值的二级拆分,数组的长度不限制。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所有应用系统共用的是一套集群,所以应用系统的键值都是有规范的,按照特殊符号分割,如:"应用名称_系统模块_动态变量_xxx“,主要便于我们区分。
在 Jedis 改造有几处地方,如下:
类 Connection.java 文件,统计开始,记录命令执行开始时间;统计结束,记录命令结束时间、时间消耗等,并写入到日志流中。
类 JedisClusterCommand 文件,获取键的地方 key,方便之后分析应用键的行为。
在类 Connection.java 文件中有两处:
类Connection.java 文件埋点代码的地方
类 Connection.java 文件埋点代码的地方
类 JedisClusterCommand 文件埋点代码 .java 文件中有 1 处:
类 JedisClusterCommand 文件埋点代码
②Logback 修改
应用端都会使用 Logback 写入日志文件,同时为了更加精准,应用端写入日志时还需要获取应用端的一些信息,如下:
app_ip:应用端部署在服务器上的 IP 地址。
app_host:应用端部署在服务器上的服务器名称。
自定义一个 Layout,自动获取应用端的 IP 地址与服务器名称:
自定义 Logback 的 Layout
③App 配置
App 配置属于最后收尾工作,主要是输出埋点的日志数据,配置日志 logback.xml 文件即可:
配置应用端日志文件 logback.xml
④日志采集
应用端日志采集采用 Logstash,配置日志目录,指向 Elastic 集群,这样整体的监控日志采集部分就结束了。
日志分析
Redis 服务端的日志分析比较简单,常规的一些指标而已,创建好关键的图表,容易看出问题。重点讨论应用端的日志分析。
应用端使用 Redis 一些行为图表
ELK 监控体系上线之后,我们连续观察分析两周,获得了一些监控成果,如:
应用端部分键值太大,居然超过 1MB,这种键值访问一次消耗时间很大,会严重造成阻塞。
部分应用居然使用 Redis 当成数据库使用。
有将 List 类型当成消息队列使用,一次存取几十万的数据。
某些应用对于集群的操作频次特别高,几乎占用了一半以上。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描述了。
后续方案
监控体系相当于架构师的眼睛,有了这个,Redis 方面的优化改造方案就很好制定了:
应用端、误用的使用全部要改掉。
服务端,按照应用的数据,进行一些拆分,拆分出一些专用的集群,特定为一些应用使用或者场景。
开发者,后续有新业务模块需要接入 Redis 需要告知架构师们评审。
结语
监控体系项目前后经历过几个月,服务端部分短期内就完成的,应用端是随着应用发布逐步完成的。上线完成之后又经历几周的跟踪分析,才确定下来整体的优化方案。
监控体系本身并不是为了监控,而是发现问题、预见问题,最终提前解决问题,监控做得好,下班下得早。
Redis 集群是个好东西,完全掌握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架构、运维层面,如果没有,请做好监控。
作者:李猛
简介:数据技术专家,Elastic-Stack 产品深度用户,ES 认证工程师,对 Elastic-Stack 开发、架构、运维有深入体验;实践过多种 ES 项目,最暴力的大数据分析应用,最复杂的业务系统应用。
编辑:陶家龙
出处: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DBAplus 社群(ID:dbaplus),本文根据李猛老师在〖deeplus 直播第 220 期〗线上分享演讲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