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平台经济才是未来最大的趋势与机会。
因为物联网技术为传统产品和设备带来的价值增量可达到10倍以上,物联网平台作为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在帮助客户快速完成设备智能化;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使产品面向更大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等方面具有杰出的服务能力,所以自2018年以来,平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中涌现。
但玩家增多使竞争更为激烈,无论是通用泛平台,还是垂直领域平台,受限于物联网碎片化的痛点,过后都会发现拓宽市场的难度要比想象中更大。
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21上半年,是否有新的事件曾影响物联网平台的决策与行动?对平台产业的未来应当报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物联传媒通过梳理6个现象,希望在此刻提醒创业者们站定脚步,接着再朝自己所相信的方向坚定前行。
现象1:走出了第一家物联网平台上市公司
3月18日,确实是以涂鸦智能在纳斯达克上市为重要节点,产业直观认识到“全球IoT平台第一股”可以产生140亿美元的估值,这给同行业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激励或压力。
另外在5月涂鸦智能公布的2021Q1财报里,提及报告期内涂鸦智能总收入 5690万美元,同比增长达到 200%。其中主营业务IoT PaaS和SaaS均实现超过 220%的同比增长,以及该季度IoT PaaS客户数量达2200家,新增客户超过600家……
各项数据不仅呈现了涂鸦智能的高速增长,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正说明平台型公司在生态网络效应上的优势已经显现,规模效应是平台公司展现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现象2:云厂商也带动了物联网平台市场增长
近年来,国内第一梯队云厂商的业绩增长已经有目共睹,但客户对云服务商的期待,早就不仅是将数据和资源迁移上云即可,为了帮助客户完成数字化转型,云厂商们无一不在增加对物联网的大量投资,为物联网客户开发增值产品和服务。
如同今年1月阿里云AIoT宣布启动“堡垒行动”,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扩大阿里云AIoT企业物联网平台覆盖率。而企业物联网平台相较于公有云平台的不同,在于提供多种面向物联网的安全通信、运维管理、数据服务、AI服务等能力,对物联网开发者来说,将凭此拥有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体验。
结合6月“阿里云宣布物联网平台企业实例用户突破10,000个,比预计提前半年”的新闻,不可否认,未来物联网平台市场格局中,云厂商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拥抱还是避让,对其他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选择题。
现象3 :大厂集体奔赴传统行业,目标是一个或多个细分领域市场
IDC《全球及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0年)跟踪》报告指出:面向制造、交通、医疗等传统行业,满足其提出的生产效率提升、业务流程优化等需求,是云+AI+IoT相关产业在2020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基于此种趋势的延续,2021年底层物联网基础设施平台陆续制定了面向传统行业的战略规划,广泛涉及到了煤矿、港口、钢铁、地产、零售、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展现了他们触及垂直领域的决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通用型物联网平台在垂直领域的发展将顺风顺水,对他们来说,发挥优势,与生态伙伴协同发力才能达成真正的销售业绩增长。
现象4:区域下沉市场开始受到关注
以往,大多数物联网平台在垂直领域挖掘深耕,倾向于以服务行业头部客户为主,因为大客户具有较强的买单能力,所以率先为这些客户作出标杆案例。但这一定程度造成了客户辐射范围太小,尤其不少传统行业的产能极为分散,头部公司市占率并不高。
于是在上半年,腾讯CSIG正在计划成立区域业务部,谋求探索符合区域客户需求的商业模式,并联合生态伙伴建立更多区域下沉渠道,依此触达中小型企业;华为也最新提出了加大地市投入,在城市、地市、区县等“希望的田野”上,与伙伴共同扩宽长尾空间。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举动能够代表未来的战略方向,虽然还没有到立即检验实际效果的时候。
现象5:平台持续为开发者释放良好信号
借涂鸦智能今年4月发布的“克莱因计划”举例:基于涂鸦IoT硬件开发工具和云开发平台,搭建开发者和应用需求方的沟通桥梁,帮助二者高效益完成项目落地。在“计划”中,开发者和应用需求方都有机会享有来自涂鸦的技术、产品、品牌、营销、培训、资本等全链路扶持。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例子,其实还能明白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对物联网平台至关重要。
可以认为,培养开发者社区有助于平台整体技术的升级迭代,有助于降低产品接入平台的开发门槛(因为开发者对平台已经足够熟悉),更有助于平台与开发者提高双方间的配合度,以备未来共同对外服务商业客户。以上3点,将持续促进平台厂商与开发者间的双向奔赴。
现象6:“自建还是外购平台”,令人焦虑的问题已经得到解答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肉眼可见推出平台的企业越来越多,平台几乎成为物联网企业的“标配”。但,平台真的是零门槛?任何属性的玩家都可以随意进入并凭此获得业绩增长吗?对这样的问题,很少得到广泛的讨论,大家往往都是先做了再说,当然也不排除跟风的可能。
但是在近半年以来,这种风气似乎正在平息。这主要是因为,就当前的技术成熟度和窗口期来说,物联网底层基础平台已经非常成熟,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也能找到种类丰富的、可选择的第三方物联网平台。
所以相比于从0开发建设一套平台,最终客户们更倾向在市面上寻找有哪些产品可以快速满足需求,“联合开发”反倒成了另一种热门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