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较熟悉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出现在1996年,它被认为是最早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然而早在1990年,“即时通讯(IM)”一词,就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始时代的IM
即时通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1960年。
在1960年以前,计算机还处于批处理时代,所谓的批处理,是指事先将用户程序和数据装入卡带或磁带,并由计算机按照一定的顺序读取,使用户所要执行的这些程序和数据能够一并批量得到处理的方式。
当时这种计算机体积庞大且价格昂贵,操作起来相当复杂。这样的设备无法得到普及,也无法编写即时通讯工具,对用户来说,也没有即时通讯的需求。
直到1960年,分时系统的出现,才打破这一僵局。
分时系统指的是多个终端与同一个计算机连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可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因为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这些用户之间便产生了通讯的需求,例如通知其他用户打印数据等等,即时通讯雏形初现。
后来,一些操作系统还允许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用户,以文本的方式互相发送和传达消息,例如兼容分时系统(CTSS),当时这个系统允许最多30人进行交流。
第一款即时通讯的诞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迫切地需要一个在线聊天系统,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973年,Doug Brown 和 David R. Woolley在伊利诺伊大学的柏拉图系统上创建了Talkomatic,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即时通讯系统。
Talkomatic提供了六个频道,每个频道允许最多五名用户在线聊天,后来这一系统被应用在世界上第一个网络论坛PLATO Notes上,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论坛才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Talkomatic的信息发送方式,与如今的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不同。我们使用微信进行交流时,需要先将文本消息打出来,再点击“发送”按钮,对方才能看到消息。而Talkomatic却是实时的,发送方每键入一个字,接收方能立即收到。
你可能以为这么古老的东西,应该早就经消失了吧?然而,就是这么一款远古级的东西,在2018年还发布了第4个版本,以支持更多种类的现代浏览器和显示分辨率……
商业化IM的出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讯软件开始出现。其中由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的ICQ最为出名,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ICQ一经推出,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便成为当时世界上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即便在当时互联网比较不发达的亚洲,市场占有量也超过了70%。
1998年,ICQ用户量达到1200万,被AOL看中,以2.87亿美元收购。几乎与此同时,身在中国的马化腾,看到了即时通讯的巨大商业价值,将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的主要业务,变更为开发即时通讯工具——OICQ。
就在OICQ席卷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之时,ICQ母公司美国在线起诉腾讯侵权,这才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腾讯QQ。
2003年,中国即时通讯领域两大巨头,微软和腾讯相继推出MSN和QQ2003,两者展开激烈竞争,但由于MSN的全球战略定位,很快便被本土化的QQ击败,于2014年退出中国市场。
如今,即时通讯的功能日益丰富,除了能够进行文本聊天外,还可以发送表情符号、文件传输、语音和视频聊天,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虽然微信、QQ占领了即时通讯软件极大的市场份额,但我们在游戏、电商、金融等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即时通讯的影子,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