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站在风口的低/无代码创业,如今风光不再?

低代码公司黑帕云宣布停服,创始人入职飞书

 

3 月 20 日,低/无代码创业公司黑帕云宣布,公司将于 2022 年 5 月 31 日停止服务,用户可以在 2022 年 5 月 31 日前导出数据。3 月 31 日前套餐未到期的客户,可以在 4 月 8 日前申请退款,或者将业务迁移到明道云。

 

据 36 氪 3 月 21 日报道,有多个独立信源对 36 氪表示,黑帕云团队已被字节跳动收购,创始人陈金洲以及部分团队成员已入职飞书,负责 aPaaS 产品“昆仑”,将主要面向大客户。“陈金洲入职字节的级别很高,直接向谢欣汇报。”多位飞书内部人士对 36 氪说道。谢欣为字节跳动副总裁,分管飞书业务。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原黑帕云团队基本解散,“高层都走得差不多了,产研团队也早被同行‘瓜分’完了,还没离职时就被预定了。”

 

据悉,黑帕云成立于 2019 年,创始人陈金洲在企业软件 SaaS 服务领域有着近 20 年经验积累。

 

创立黑帕云之前,陈金洲曾在国际 IT 咨询公司 ThougtWorks 担任产品总监、首席咨询师,为电信、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的大型跨国公司做 IT 战略咨询、企业应用系统开发;随后,作为创始人,陈金洲还主导了 ThougtWorks 内部孵化项目—在线表单工具金数据,该项目在短短 3 年内实现百万用户后被 Admaster 全资收购。

 

陈金洲在接受新声创服采访时曾表示,有很多的企业数据管理问题是仅靠数据收集和表单设计工具无法解决的,而对于数据量庞大且数据处理更复杂的企业,如果选择外包定制服务来解决,就会出现外包团队选择、定制周期、后续服务沟通等各种时间和成本的消耗,往往问题处理不及时都会影响到企业运行效率。

 

基于此,陈金洲决定做一款普适性和功能性都更加强大的 SaaS 软件:适用于任何工作场景,使用者可以无代码操作,跟简单的工作软件一样方便上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来做项目管理和信息呈现,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解锁更丰富的功能支持和使用场景。陈金洲将其命名为黑帕云—HIPA(High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

 

2019 年 10 月,黑帕云开始内测,持续打磨半年后开始公测。2020 年 9 月,黑帕云正式开放,仅用小半年时间,就积累了上万用户,其中付费企业百余家。2020 年底,黑帕云获得初心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2021 年 7 月,黑帕云宣布获得字节跳动数千万元 A 轮融资。2022 年初,字节跳动相关资本从黑帕云股权结构中退出。

 

对于本次被字节跳动收购一事,黑帕云方面未做回应。36 氪援引相关人士表示,本次收购是由飞书业务团队推动,飞书内部已有多维表格等类似产品,共同商量后,决定停止黑帕云相关业务。

 

据界面新闻报道,有投资圈人士表示,去年年底开始业内就传言字节跳动将收购黑帕云。由于黑帕云所处的低代码赛道曾势头火热,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因为黑帕云业绩不行,资方才选择退出做股权重构,下一步会进行收购。

 

至于黑帕云关停的真正原因,一位行业人士对 36 氪表示,黑帕云团队注重产研,产研团队能力很强,但产品商业化暂时没有跟上,且瞄准中小客市场,这是公司难以为继的关键原因。

曾站在风口的低/无代码赛道:1 个月诞生 5 起千万级融资

 

低代码的概念由国际知名技术调研公司 Forrester 于 2014 年提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低代码在国内外的讨论度日渐提高,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放其低代码产品,低/无代码创业公司也迎来了融资热潮。

 

有研究机构统计发现,2018-2020 年,中国低/无代码领域总体投融资事件共 16 起。从总融资规模来看,国内低/无代码平台商共获融资近 15 亿人民币,历史融资轮次共 50 轮,平均单次融资规模 3000 万人民币。融资企业总估值近 70 亿元,平均每家企业估值约 4.375 亿元。

 

2021 年,低/无代码赛道投资热潮不减,仅 3 月就有 5 起千万级融资。

 

3 月 1 日,无代码系统开发平台轻流和低代码平台 ClickPaaS 分别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其中,轻流完成了数千万 A+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跟投;ClickPaaS B 轮融资数千万美元。此外,摩尔元数完成亿元级 B 轮融资,企云方完成数千万元 Pre-A 轮融资,有信科技完成亿元级人民币 A+轮融资。

 

海比研究数据表明,中国低/无代码市场规模 2020 年为 19 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将达到百亿量级。据 Gartner 机构的预测,到 2025 年,企业 70%的新应用将会通过低代码或者无代码技术开发。

 

与此同时,关于低/无代码的争议也从未停止。有观点认为,低/无代码是 IT 革命,将“重塑整个中国软件的格局”,但也有观点认为低/无代码是旧瓶装“新酒”,是炒作噱头而已。

低/无代码是个好生意吗?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低/无代码赛道看似前景巨大,但也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低/无代码公司商业化路径还未真正明朗;另一方面,很多低/无代码公司之间的水平差距并不大,护城河并不牢固。

 

此前,36 氪在对多家低/无代码企业走访调研、产品试用和行业分析后发现,代码赛道竞争的 5 个关键点是:平台能力,商业模式、商务能力、生态建设、融资能力。

 

其中,平台能力决定了平台能提供多大的应用价值;商业模式决定了应用价值能转化为多大的商业价值;商务能力直接影响获客(尤其是大客户获客)能力,决定了商业价值能被多大程度落地;生态建设指的是平台的教程、培训、帮助支持和社区等体系的搭建,直接影响平台的推广速度、推广成本和品牌;融资能力很重要则是因为,优质的低代码开发平台研发是个高投入(数年、上亿元)、高门槛的事情,前期需要持续烧钱,直到平台商业化落地产生稳定营收。

 

最终一切还是归结到一个根本问题:为什么客户,在什么场景,提供什么核心价值,产生多大商业回报。技术归根到底是工具,至于用什么工具,其实从来不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