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的交友市场,众说纷纭,有说线上交友数据再创新高的、有说想要真正交友的用户厌烦了线上回归“说媒相亲”或者线下匹配活动的,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奇葩新方式。

最近,一位名叫 Chris Olah 的 AI 神经网络工程师选择了另一个“替代方案”——用详细的 Google Docs 自我介绍文档来交友。Olah 发推表示:“一般的线上交友很难针对用户个人爱好进行优化。最近我的朋友圈子正在尝试一个叫‘和我约会(Date Me)’的在线文档,我觉得它效果不错,能让我创造出足够长而且细致的交友档案。”随后 Olah 将自己的文档链接放在了 Twitter 账户的个人介绍上。

Olah 的约会文档开头简明扼要,写着“直男,身高 5 英尺 7 英寸,崇尚单配偶制,想要孩子”。不过文档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侧栏,上面标有四大章节、15 个分项,其中详细阐述了 Olah 的个人细节。例如“会坚持做自己认为道德正确的事”、政治倾向中立、欣赏数学、喜欢素食等等。

在文档上线后,Olah 吸引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文档的访问流量太高,Olah 的约会文档甚至被 Google 以“操作可疑”为由删除,之后他将个人介绍重新发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主页上。

微信图片编辑_20221010150716.jpg

 Chris Olah 的个人交友介绍资料页 | 图片来源:Chris Olah

实际上,放弃 Bumble、Hinge 和 Tinder 等交友平台的用户不只 Olah 一个;这些人选择的自我介绍载体种类繁多,从 Dropbox Paper、Google Docs 到各类通过 WordPress 建立的个人网站都有涉及。这些介绍不一定都像 Olah 的文档一样长,例如作家 Jacob Falkovich 的文档设计就非常简洁清晰;但这类档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像针对作者本人喜好创作的“维基百科页面”。

这样看来,约会文档本身的设计目的并不新鲜,其本质还是满足“用户”寻找合适伴侣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已经在近几十年里催生了包括 Tinder 等头部社交平台。然而约会文档的性质却充满了矛盾,首先它不是 App,也不是平台,在概念上指向的是“后约会平台时代”;但它的技术基础又非常简单,就像过去网站上的征婚广告一样。也就是说,约会文档的诞生目的很“新”,即实现高度定制化的匹配体验,但其表现形式却很原始。

Olah 的同事 Catherine Olsson 是约会文档最早的使用者之一。她在 2021 年春天于推特账号简介里添加了链接。Olsson 的文档文本量不大,照片相对较多。文档内容显示,Olsson 很看重亲密好友,喜欢和开朗的人交流。这份文档一开始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直到被教师 Chana Messinger 发现。Messinger 在 2021 年 3 月的一篇推文中表示:“我喜欢这类文档,大家会简单清晰地把个人情况写在上面,他们了解自己,也明白自己想要寻找什么样的伴侣。”

推文发布后,Olsson 的文档开始逐渐走红。Messinger 还在帖子上补充了另外几个人的类似文档。阅读这几个案例后可以看出,文档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要求读者花更多时间了解对方,远远长过 Tinder 的匹配过程。

在接受科技媒体《The Verge》的询问时,Olsson 回答道:“之所以使用文档交友,首先是我在疫情期间无法和朋友聚会,因此需要一些其它的交友推荐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想要筛掉不喜欢这种交友方式的人,主动寻找合适的对象。”

微信图片编辑_20221010162220.jpg

Catherine Olsson 是最早使用 Google Doc 匹配交友的用户,目前她已经在 Twitter 上宣布暂停交友活动 | 图片来源:Twitter

乍一听起来,这样的想法非常合理,也很实用。使用约会文档的用户也将自己认定为注重效率的理性主义者。Olsson 也表示,约会文档在科技工作者圈子之外很少被采用,因为它本身就是“由技术宅设计、服务于技术宅”的交友形式。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交友体验本身或许无法被彻底“优化”。想要将自己的理想交友标准列出其实非常容易,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恋情却显示,大部分人的恋爱对象都是“不匹配”的。许多用户如今已经发现,现实生活中最能谈得来的对象,实际上却容易在 App 上被直接排除。

从内容上看,约会文档的确像线上交友的下一发展阶段,只不过它升级的地方在于帮用户更清晰地表达自我,而不是提升匹配效果。文档本身是一种“反 App”的表现,因为它摒弃了平台上并不聪明的算法,转而选择了宽广的互联网空间。换句话说,约会文档的出现也符合人们的交友过程,我们往往会现根据自己的迫切需求来选定一个大体的交友范围,然后跟据自己的个性喜好来仔细筛查合适人选,约会文档正是后者的体现。

与此同时,约会文档本身还会过度鼓励用户表达自我,最终将交友标准提升到不切实际的地步。最终这些文档很可能会变成冗长的自我吹捧,让别人在真正喜欢上作者之前就感到厌恶。

在 Olah 正式发布约会文档链接后不久,Olsson 也发推总结了自己使用文档一周年后的感受。她表示,自己依然不确定约会文档是否能真的帮助用户在网上找到真爱。虽然仔细介绍自己的确能澄清很多事实,但 Olsson 表示文档其实不必写得太长。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人通过约会文档简介找到了合适的匹配对象。用户们在看到文档后往往会想到“我的朋友也许适合这个人”,从而牵线搭桥。Olsson 在最后写道:“不少人都建议让大家一起写文档,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匹配人选。”

当被询问是否成功找到对象时,Olsson 拒绝给出明确回复。不过她的一条推文却耐人寻味,其中写道:“在认真尝试对交友过程优化之后,我感到非常的自由。”

本文编译自 'Date Me' Google Docs and the Hyper-Optimized Quest for Love |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