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本期财报看,说阿里进入深水期并不为过,主要表现为:核心业务的营收开始出现松动,新业务仍在投入期,而以往增速耀眼的云计算则面临盈利周期延长的风险。
文 | 老铁
考虑到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作为国内零售巨头的阿里,其经营状况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11月2日,阿里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阿里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对于当季财报解读,外部出现了两大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其一认为阿里营收增速变缓,这算不得一个好的征兆;其二则认为即便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阿里财报营收增速依然位于同类企业最强,增速势头并未有变化。
究竟如何正确看待阿里,当期财报对于阿里有何意义以及其未来要面临何等挑战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核心业务增速收窄,新业务扭亏周期或放大
从营收增速角度看,当期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势头,总营收增速达到54%,核心商业也有56%之多,但由于阿里近期采取了积极的投资策略,营收业务范围也在增加。
2017年第三季度核心业务营收情况,摘自阿里财报
2018年第三季度核心业务营收情况,摘自阿里财报
由以上两张图表可看出,2018年Q3阿里纳入了菜鸟网络和饿了么(用户服务部分)的营收,为核心业务贡献了10%的营收,但在最核心的中国零售部分,其业务开始出现较大变化:
1.总营收占比由84%降到64%,权重降低,若排除新增的菜鸟和饿了么收入,核心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为38%,这称不得是一个好数字;
2.由于移动端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内容化改造,市场服务增速降到25%,而在去年同期该数字为58%,远低于天猫30%的GMV增速,与此同时,佣金收入与GMV保持同步增长,身为阿里现金奶牛的广告营收部分遇到新的转折点,阿里的货币化率遭遇到比较明显瓶颈;
3.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部分增速明显,达到151%,是当期财报中最为耀眼的部分之一。
从核心业务看,阿里目前面临新的营收组合变化,或者说在由以往单一依赖广告营收变为新零售业务同步发展,那么新业务短期内能扛起阿里大旗么?
我们也注意到,2018年Q3阿里运营成本为467.8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55%,去年同期该数字为40%,主要原因为:
饿了么和菜鸟网络业务并表,集团承担了大量成本;
新零售和lazada在仓储和物流上的成本;
优酷为代表内容成本。
换句话说,虽然盒马鲜生、银泰以及lazada等新业务在营收层面贡献较大,但也是伴随极大的成本开支,阿里虽未公布明细花费,但新业务短时间内应该仍处于高投入阶段。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新华都的年中财报中发现,其与阿里合资联办主营福建地区盒马鲜生的福建新盒科技,上半年也产生了1500万亏损,这意味着保持快速开店的盒马鲜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业务全年盈利。
摘自新华都2018年中财报
除核心业务外,云计算业务的增速也开始收缩,为90%,相较去年同期的99%有所下滑,云计算增速变缓已经是全行业问题,微软云Azure当期增速为76%,低于上季度的89%,亚马逊的AWS增速也开始收窄,同比增速45.7%,云计算行业将要告别动辄100%增速的美好时光,开始进入调整期。
我们也制作了2017和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亏损和盈利图表,见下图
数据整合自阿里财报
相比于去年同期,阿里云亏损有收窄之势,建立在营收的快速增长大好形势之下,产品溢价能力加强,收窄幅度虽不明显,但整体节奏尚好,若全行业增速变缓,而阿里云在基础设施以及获客方面仍然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这必然将延迟整个业务的盈利周期。
从本期财报看,说阿里进入深水期并不为过,主要表现为:核心业务的营收开始出现松动,新业务仍在投入期,而以往增速耀眼的云计算则面临盈利周期延长的风险。
阿里投资影响现金流,更需精耕既有产品
阿里一直采取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一方面在国内以资本形式将触角延伸到全零售领域,如收购外卖平台饿了么,入股新华都、三江购物、大润发等线下零售企业,又投资线下广告投放企业分众传媒,另一方面,阿里也在践行较为激进的国际化战略,如在东南亚的Lazada,印尼的Tokopedia,近期在非洲等新兴城市也都在加大投入。
这其中的积极因素已经开始体现,如国际零售占比已经达到总营收5%,且随着在新兴市场的继续投入,该数字将持续放大,也是阿里未来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但与此同时,其众多投入仍然处于亏损阶段,如饿了么和口碑、lazada以及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这将会对阿里的现金流造成一定影响。
在Q3期末,阿里自由现金流为160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1亿减少23%,现金流呈明显流出态势。
在运营支出中,购买商品和设备花费已经达到116亿,较去年同期扩大一倍,这也说明自营形态比例以及门店扩张对现金流的消耗情况,此外投资花费现金也达到315.8亿元人民币,投资净流出现金流为233.5亿元。
摘自阿里2018年Q3财报
对于阿里而言,其运营现金流大部分依靠零售业务,后者长期的稳定增长也为阿里贡献了丰富的现金流,这为阿里进行广泛的投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赢得了宝贵的先发优势,但随着核心业务调整的深入,以及以云计算和新零售为代表的新业务扭亏周期的延长,出于现金流考虑,恐会限制阿里在投资领域的更大做为。
我们也认为,在现阶段,阿里更重要的是精耕既有业务,提高运营能力。
如在东南亚市场,lazada有着明显先发优势,一直稳坐当地电商业务的第一把交椅,但Shopee近期却异常活跃,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与lazada不分伯仲。Lazada方面也应该加强运营能力,为何在物流、报关以及运营方面都投资颇大,但却被对手紧逼,不断缩小差距,且Shopee方面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远不如lazada,这是需要引起阿里注意的。
此外,在本地生活服务中,口碑和饿了么合并之后要面临最大对手美团,在争夺用户和商家的战争中,也是对现金流和运营能力的极大考验,我们也不认为短期内该业务有扭亏的可能。
总而言之,随着主营业务增速收窄,阿里接下来要慎重对待投资,尤其是部分新兴市场面临较大的不确定因素,普遍存在投资周期长的问题,不如将注意力放在既有业务的运营上。
阿里移动战略进入新阶段
在本季财报中,阿里MAU的增速是重要亮点,我们整理了多个季度的数据,见下图:
数据整理自阿里财报
由上图可见,虽然面临外界"用户红利消失"的论断,但本季MAU增速达到5.05%的高点,在用户增量上并未出现临界点,这是相当难得的。
采取基于用户喜好的产品分发,虽然影响了收入,但对于用户经营而言却是一大亮点,此外手淘日益丰富的产品生态,如淘鲜达、商超、外卖等产品,也都为手淘用户黏性贡献力量,换句话说,阿里投资中的结果不仅仅呈现在财报营收中,亦在手淘用户增长中得到体现。
在今年双十一中,天猫App的权重得到提高,外部营销效果导流目标均为天猫App,阿里在零售端采取手淘和天猫两大平台运营的方向日渐清晰。
对于零售业务而言,两大App协作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需求,另一方面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营收能力,商家投放出口增加,两大平台也可满足不同商家的不同需求。
从此方面来看,今年的双十一对天猫和阿里意义重大,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本期财报对阿里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接下来收入构成和支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阿里其实也早早发现此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之后变革将持续深入,迎来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