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国营商场的消失,到超市登场,从便利店的异军突起,到无人售货风靡一时,零售业每隔几年便有一场更新换代的变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新零售这个词从非主流上升为主流。

500468368_wx.jpg

  新零售新在哪里?是技术更迭更快,还是销售模式新颖,或者是概念更吸引人?从如火如荼的无人超市,到一地鸡毛的无人售货架,借着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这句口号的新零售模式,从两年前轰轰烈烈的铺开,到现在迅速面临变革,周期变得更短了。

  无数新零售企业都在致力解决从A端到C端的过程,只是资本运作让B端变得更多也更复杂了。而零售,其实一直都是B端的事情,一件商品从生产,到销售,最后到了用户的手上,看似很简单,却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变得花样百出,当产品渠道广为开放,生产环节不再透明,压缩的利润便无力再支撑高昂的成本。流水线的生产力匹配了,物流的变革和发展也匹配了,但实体销售却无力施展,客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体验,一件产品到C端用户手中,到底要历经怎样的过程,才能在创造良好服务体验的同时产生利润?这就是B端要思考和处理的问题了。

  A和C之间,除了B端还有客户需求。

  无论什么时代和背景,需求一直都在,如何满足物质需求早已经不是问题,新零售时代面临的是如何满足客户精神需求,一件商品想要成功销售,离不开的是作用、包装、宣传,而新零售时代基本属于快消品的时代,作用已经非常明确,包装创意也层出不穷,宣传方式更是借助互联网花样百出,那么客户的精神需求是不是真正满足了?新零售突出新,是因为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创新。

  A和C之间,除了B端还隔着用户感受

  首先我们要了解用户需求,但更要研究用户感受。比如产品到家这个环节,直接到家还是设计中继点,美团外卖和京东到家可以将产品直达用户手里,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产品的属性是否应该直达C端,客户究竟喜欢直达还是设计中继,设置前置仓是否符合产品配送的属性,前置仓是否影响产品的典型特征,当这些问题一股脑地抛出来,你会发现解决方案其实都集中在用户感受上。

  去年和几个做新零售的朋友聊天,其中有一个自主创业的朋友说,新零售主打的是概念,把零售业植入新的运营模式,其实产生利润的是大量体验为王的服务。我们都不太认可这个观点,却暂时无法反驳,毕竟猩便利、福柜等等无人零售的获利模式确实是这样。短短一年多,这种模式的垮塌印证了当时许多人不太好的预感,脱离了产品的零售业,只是搭建了一座零售模式的空中楼阁,出发点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结果却是创造了更多的问题。

  A和C之间,除了B端还隔着用户体验。

  体验为王的时代,已经没有客户可以数年不变地做一个产品的死忠粉,生活环境因为科技发展而变得日新月异,产品在变,模式在变,客户感受度也在变,零售业经过数轮淘汰,其实产品本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变化主要体现在更新的模式不停淘汰过气不变的从A到C,B端成为战场,谁在中间能占据客户体验,牢牢抓住客户内心需求,谁就能占据高地。

  但客户的体验感并不是唯一的,或许我们曾经对家门口开的各种便利店感到欣喜,现在却对各种指尖一动就能在半小时内拿到货物的APP感到习以为常,客户体验在升级,巨大的消费市场渴求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送达,除此之外还要有更好更多的体验,体验变成了零售业的考验。

  从A到C,表面上隔着B端,实际B端需要嫁接太多,从产品到模式无一不在考研企业对客户心理、消费习惯、需求体验的分析,无一不在考验着B端的分析能力和拓展能力,回归到本质上仍然是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和维护,在A端和C端之间,甚至设置出多个B端,分别负责,精准定位

  产品很简单,用户很简单,持续把产品送达用户手上并产生利润,很不简单,A端就在那里,C端也在那里,唯一需要悲喜的,便是AC之间的距离。因为A和C之间,需要跨越的,不止是一个B。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8年5月刊;作者程聪 ,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成都)。